[文殊經] 人聞五台山,踏五台山地,得五台山石,可以超四果聖人.接近無上菩提
作為信徒不可不朝拜五台山 而作為游客身臨五台山卻別是一番意境和感懷
靈光一現!!! 馬上買了机票從紐约到香港
再飛到山西太原 再坐六個多鐘頭車抵達五台山
般若門前留個影 般若波羅蜜多
以上兩扇門供游客選擇出入? 我選擇了般若門
智慧尚不足 還不到解脫的時候 哈哈
[大白塔] 走入寺院一座白色大舍利塔映入眼前 五台山的象征
[塔院寺] 是以塔 命名的 因寺院中 釋迦牟尼佛舍利塔
塔殿外圍的長廊 {繞塔通道} 大小轉輪筒 順時針轉三圈
六字真言諸佛號在心中默念
天轉地轉轉人心 轉轉前世因果業
三轉五合合天地 人間瀟灑走一回
菩薩頂 在清朝是皇室的寺廟皇家道場 殿宇外觀似皇宮 內部佈具有濃烈喇嘛教味道
紅柱紅牆金色琉璃瓦顯的金碧輝 這座清皇室喇嘛廟康熙帝與乾隆帝更是六次到此朝聖
文殊殿前石牌坊上的五台聖境是康熙皇帝親筆提寫
黛螺頂上的五方文殊院模仿五個台頂的文殊菩薩
殿內供奉著五台山五座台頂五種文殊菩薩法相
[大朝聖]就是一天內 上完五台山的五座山頂 東南西北中台 圓滿朝台
[小朝台]只上黛螺頂五方文殊院 因台頂變化多端的氣候難以一日完成
相傳乾隆帝屢欲來五台山進香拜菩薩都设有机會上台頂! 佛家想出
在黛螺頂塑了五方文殊的法像以滿足皇上的心願
菩薩頂是滿族語言的叫法 意思是文殊菩薩居住的地方
[黛螺頂] 亦名大螺頂 位於山西五台山靈鷲峰上
站在這海拔1800米的靈鷲峰頂 極目四望 左有東台青龍山 右有西台白虎山
后以中為靠山 前以南台作屏藩 菩薩頂坐于中台之龍頭上
五台山也是中國唯一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道場共存的地方
菩薩頂 斗狀 靈峰勝境 康熙親題
漢滿蒙藏四種文字刻寫的碑文乾隆皇帝御筆
乾隆御筆
乾隆御筆
[顯通寺] 是規模最古最大的一座寺廟 也稱 [無量殿] 殿內 沒有梁柱
無梁無柱 殿外 無廊無檐 奇特的建造 在五台山眾寺中獨一無二
內有 銅殿 銅塔 無梁殿 千鉢殊殿
[花開見佛] 木頭有開關控製 美麗極了
伴隨著一個個美麗的傳說 五台山的特色 佛塔 經幢 莊嚴殊勝的寺廟建築
羅芳 心無罣礙 智慧增長煩惱除 光明自在自在行
[水滸傳] 花和尚 魯智深 在此
佛字仰首望108石階上去便是著名的菩薩頂道場
合掌展開蓮華香 我今聞得受持 南無阿彌陀佛
[龍泉寺] 石雕刻 文殊騎獅居中 人物花卉 滿布四周 神情逼真
[龍泉寺 漢白玉石雕刻 雄偉壯觀 巧奪天工 上刻有89條蛟龍 鱗瓜俱現神態逼真
人物表情栩栩如生 耗時六年才建成 它共有三門六柱呈"一"字型
[龍泉寺 ] 普濟禪師塔
令人震撼的雕塑!世界的珍品 個個神態自若 表情逼真 若動若靜 栩栩如生 藝術精品
其風格與敦煌莫高窟彩塑訴說著千年歲月
[真容院解脫門] 刻有九龍吸水圖案 九龍翻騰相互纏繞
[萬佛閣五爺廟] 文殊菩薩為了廣濟眾生 化成了五龍王 把五台山作為道場
住五龍王殿和文殊殿 五龍王殿內塑五尊龍王坐像 以五爺名氣最大
所以當地人也就把萬佛閣稱為五爺廟
康熙 五台山尋父 路過狂風天地昏 五爺挺身來相救 康熙平安賜大恩